10年PhD/Master申请经验分享

大家好,我是北美博联CEO,Dr. Yi。 本期想和大家来分享近10年来全额奖学金资助的PhD和Thesis-based Master 的申请心得,与后来人共勉。如有谬误之处,还望斧正。 1. 申请Ph.D.什么最重要? 很多同学,特别是申请过硕士的同学,有个误区,认为申PhD只要GPA高,语言成绩好就可以很容易的申请上。直接下结论:PhD申请和master(course based)是different world。课程型硕士(自费,1-2年,不用做thesis),只要本科GPA高(>3.6),语言成绩高(IELTS >7.0, TOEFL >100, GRE >325, GMAT >700)只要专业选择合理,文书写的优秀,确实能去不错的学校(QS50以内)不错的program。但PhD申请截然不同。PhD培养的是未来的科研领军人物,未来的教授,是需要在科研上有热情,有激情,有经验,有潜力的学生的。博士申请难度比硕士高很多,需要的是长期的持续努力和热情。当然,申到了也会是全额奖学金去攻读(学费免除,每个月给足够的生活费)。按4年博士计算,平均培养一个PhD的花费是100万RMB。要想通过一份申请,“赚到”100W+学位,名利双收,难度可想而知。 根据近10年的经验,PhD申请,学校和教授看重的东西,按照权重划分,大致为以下: 1. GPA 30%(包括你本硕院校的名气)2. Research […]

申请海外硕士,本科生有必要积累科研经历吗?

总的来说,有 “hands-on”的科研经历对申请是有积极正向作用的。但是,是否做科研,科研做到什么程度,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习和职业规划。下面展开了说: 1. 先探索自己对科研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同学们可以积极接触一些research机会,通过大创,各种club的活动,比赛,和一些校内校外的research opportunities等。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经历,坚定自己的科研兴趣 (当然,从高中阶段就明确了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热情的,那么可以更早的准备)。如果发掘自身对某一个领域的非常热爱,也有很强的curiosity 去exploreand expand the boundary of knowledge base, 那么这个时候基本上能确定以后会往科研这条道路去走。 基于此,建议在大学期间,在满足日常课程都拿高分的前提下,尽可能地去到自己学校感兴趣的教授的组上,做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. 尽最大努力发表论文。 论文是证明科研经历真实性的最好的proof。 科研经历一定要是大于6个月的,也就是hands-on research experience, 那种2-3个月的科研经历,放进简历意义不大。科研经历的强度 […]

本科生如何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(海陆本通用)

许多同学在本科时期可能会随大流,没有明确的方向,这样容易在毕业时陷入竞争的漩涡中难以脱颖而出。提前做好规划,可以使同学们更有方向感,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。 大一: 刚入校时,尽量避免彻底放纵自己的冲动,努力争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每一门课的最佳成绩。要知道,这个分数一旦定下就无法更改,它将伴随你的整个学生生涯。积极与同专业的出色同学、学长学姐、辅导员及教授沟通交流,不断扩展自己的人脉,并寻找提高自己能力和拓展视野的机会和资源,无论是在校园内的社团、竞赛、技能培训项目,还是校外的研学和实习经历。如有需要,还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进行个人规划和安排。 大二: 在深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,利用大一收集的各种资源和信息,有目标地参与各种活动和项目,旨在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和提高认知水平。对于想要赴海外深造的同学,建议最迟在大二结束时做出决策。若决定赴海外进修,可于大二下学期开始准备相关的语言考试,如TOEFL或IELTS,并争取在大二暑假或大三期间完成考试。建议可以咨询专业的机构,提供申请方向的建议,并指导有针对性的选课。 大三:很关键的一年,因为课程进入了核心专业课的学习。建议在大三这一年,进本校教授的组里进行科研(早一点可以大二下学期就开始)。建议条件允许的话,同时参与2段不同方向的科研,在不同的方向上探索自己的兴趣。大三结束时(6月左右),(1)判断是否对科研这件事本身非常感兴趣?  (2)是否对某一个领域的科研非常感兴趣?    如果(1)的答案是否定的,那么建议以就业为导向,大三暑期找实习。尽量去自己理想职业的标杆性企业实习。申请硕士的择校届时以地理位置,学校名气,专业找工作优势等因素来规划决策。如果(1)(2)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鼓励往科研的道路上发展,且大三暑期继续在教授组上做科研直到毕业。此时决定出国深造的同学需咨询专业的顾问,根据一系列因素决策是否申请直博,还是先申硕士再跳博。留学申请失败或者去到一个不好的项目或者学校,失去的时间、金钱成本是不可挽回的,所以建议不论最后是否签约留学机构,都应当进行专业的咨询。当涉及到留学机构的选择时,通常建议选择目标国家的本地机构,因为它们往往更加专业和了解当地的申请情况。 大四:这是充实且繁忙的一年。一方面,你需要准备学校的申请(或考研),另一方面,还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及处理与毕业相关的事务。自己DIY申请的同学可能会感到更为繁忙。而选择留学机构协助申请的同学,也应确保与指导老师紧密合作,共同努力以获得理想的录取成果。 #一些建议参加的课外活动/项目#: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(大创), 大学生科研训练(SRT), 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MCM/ICM),省级或国家级的相关竞赛, 专业相关的校级社团, 本科研究助理(进本校教授组),暑期科研(Summer Research Intern,自己联系校外教授,确定走科研道路的话,大三暑期可以尝试联系),实习(专业相关的),校外机构的研学(这个可能产生花费,最好找专业的老师咨询是否有必要),发表学术论文(如果确定走研究型的道路),计算机大类的同学可以打一些Kaggle比赛

关于套词,我想对你说 (上)

“套磁”对于即将申请留学的同学们来说,熟悉而又陌生。熟悉的是,同学们都知道套磁是申请者和申请学校的有关教授通过Email联系,并达到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。陌生的是,很少有同学知道如何写出一份吸引人的套磁信。网上虽然有很多模板,但是并不适用于每一个case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如何套磁的tips,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够帮助到即将申请的同学们。 1. 申请硕士到底需不需要套磁? 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回答: 学术型硕士和课程硕士。 a. 对于学术型硕士(Thesis-based),大部分专业需要从入学开始就指定好导师的(绝大部分Engineering和Science,部分教育学、社会科学), 那么毫不犹豫的套,因为你的录取教授会有比较高的决定权(绝大部分情况是的);小部分专业入学时不用指定导师的,也毫不犹豫的套,一是因为提前联络好教授去了就省事儿,二是因为这种非定向的学术型硕士录取,一般由admission committee决定录取,你怎么知道你套的教授不在今年committee里?综上所述,学术型硕士,套就一个字。 b. 对于课程型硕士 (Course-based),也分成两种情况讨论。一种是带COOP的硕士,这种建议套磁,因为COOP的招生名额少,甚至和M.Sc.招生数量不相上下。套磁对象非教授,而是program director。对于不带COOP的课程硕士,套磁意义不大,可以有技巧的套词program director试试,运气好会有用。 2. 什么时候套磁合适? 套磁教授建议5-6月把目标院校和教授选好,7-8月认真钻研一下教授论文和项目,总结归纳并写好套词信。9月开学后的第三周(大约9月20号以后),发出套词信。 3. 第一份套磁信怎么写合适? 第一封套磁信不用太长,教授并没有时间去看长email。第一封套磁信比较考验语言功底,在简短的篇幅内包含:你的简介,你的研究背景,教授的研究背景,你们之间的交集,和你对未来研究的想法(要强调可以和教授一起完成)。重点询问是否招生。贴上简历。 注意:一些教授官网会对套磁有特殊要求,比如review一篇他的paper。 4. 硕博士套磁区别? […]

关于套词,我想对你说 (下)

套词,即PhD申请中,与研究兴趣契合的教授通过邮件交流并获得面试机会,在递交申请前“确认眼神”的流程环节。笔者从事Ph.D. 申请咨询10余年,指导学生套词无数。现将一些套词心得总结归纳如下: 1. 教授制 vs. 委员会制 教授制,即教授在博士招生时,有较大的话语权,虽然也需要经过招生委员会/研究生院的approval, 但教授在博士录取中的决定权重大于50%。 这种情况,是一定需要套词的(当然也有学生略过套词步骤,直接递交申请等着被捞,但这样做大大降低了被录取的概率)。 委员会制,即学院(department)每年任免不重复的3-5位教授成立招生委员会,由招生委员会开会筛选进入面试环节的学生。 委员会制又分为强委员会制和绝对委员会制。  强委员会制,委员会的权重>50%, 但教授依然有部分权重。  绝对委员会制,是由委员们投票决议,前期套磁的意义就不大,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等委员会(committee)的录取结果,或者鼓励申请一类。 怎样判定一个专业是教授制还是委员会制,需要大量的经验。以北美博联近10年的申请经验,都不能说摸清所有学校,所有专业的招生制度。总的来说,funding来源于教授(教授的grants, 和校外企业合作项目等),则大概率是教授制; funding 来源于学院或学校(TA, Fellowship, Award, Scholarship等),则大概率是委员会制。  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,第一年不定导师,在不同的实验室轮岗(rotation),则也是(绝对)委员会制。 […]

科学理性地告诉你什么时候值得花钱辅助申请——申请单所学校 (上)

背景 很多人在选择是否选择请中介或其他机构帮助申请上很迷茫,并不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外部辅助申请,也不了解辅助申请的价值。小编今天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一下什么时候需要外部辅助申请,外部辅助申请到底有多少价值。   中介往往拿申请成功率来说事儿,这个我们并不认同。首先,中介可以选择申请难度较低的学校作为保底,而申请人自己申请也能达到相应的申请成功率。这里,我们来看看申请成功率在申请人自己申请的基础上提高一定程度,比如10%的情况下,我们的整体成功率或者从外部辅助上获取的额外申请成功率加成,或者获得的额外价值是多少。 申请单个学校 首先,我们假设您对一个学校很感兴趣,非此校不上。其次,在统计意义上,在申请人同一背景下申请该校通过的几率是 p. 在申请价值上,我们以奖学金或者申请成功概率为依据。在奖学金上,以加拿大为参考,一个硕士(学术型Thesis-based master)到毕业平均奖学金额度大概50,000 刀, 合人民币 300,000. 如果是博士的话,按照四年毕业,奖学金额度为100,000刀。 *注     美国博士奖学金请自行乘以1.5-2。美国硕士不分学术型/课程型(一些master program入学后可以选择是否做论文/Project还是修够学分毕业),获取奖学金难度大于加拿大但奖学金比加拿大丰厚,且不需要申请时套词。 当然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,一个offer的价值远远不止奖学金这么简单,我们期待更多的是以后的生活和光明的前程 (这个无法用价值估量)。这里我们仅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学金,或者申请成功率。 对申请一所学校来说,这是一个简单的 0 – […]

科学理性地告诉你什么时候值得花钱辅助申请——申请多所学校 (下)

申请多所学校 如果您选择额外辅助来同时申请多个学校,那么恭喜您,这会极大的提高您的申请成功率以及投资回报。 首先,我们假设这几所学校的申请成功率相同, 均为 x 。(在实际中肯定不会如此,必定是阶梯型申请,具体计算方法请参考如下方法自行计算)。 那么您申请成功的概率是 1 减去 (申请不成功的概率)。假设我们同时申请6所学校,综合申请成功率为 其申请综合成功率期望及标准差按单个申请计算,也就是 猜猜看绘成图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呢?好啦,我们就直接上图啦。注意,横轴是单所学校申请成功率。 图(2)申请多所学校综合成功率与标准差 总结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: 增加申请学校对申请成功率的效果是惊人的,即使我们每所学校的申请成功率为10%,我们的综合成功率也能达到50%,因此其核心将是在增加申请成功率的同时降低被拒风险; 单所学校申请成功率较低(<30%)时,综合申请成功率随着单所学校申请成功率增加迅速增加; 单所学校申请成功率为10.8%时,综合申请成功率的标准差达到最大; 在单所学校申请率为10%时,若能够获取相应外部辅助,使得各校申请成功率提高10%,达到20%,您的综合申请成功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(绿色部分),但是其综合申请被拒的风险降低不明显(红色部分),风险依然较大。 若能够获取相应外部辅助,使得各校申请成功率提高到30%,您的综合申请成功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(绿色部分+蓝色部分),但是其综合申请被拒的风险降低也会明显降低(红色部分+浅红色部分)。 如果单所学校申请成功率高于30%,那么还等什么呢?赶紧自己去申请吧,我们已经帮不了您了。 阶梯型申请 […]

为什么选择我们

北美博联介绍 北美博联©(PhD League Education and Consulting Services©)是由海外在读的PhD,已经毕业的PhD,和业界senior组成,我们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各个TOP大学。我们成立于2015年,设有美国事业部(位于洛杉矶市)和加拿大事业部(位于温哥华市和埃德蒙顿市)。经过多年运营,现已发展成为留学申请行业的新标杆,并与一亩三分地©留学版块达成长期合作。我们的主营业务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博士、硕士和本科(包括转学)申请,及各类签证、移民服务。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96.13万人,同比大涨41.25%,并且这个数字还将持续增长。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申请者们,你们由于对申请流程的不熟悉,成为了如春芽一般疯狂冒出的各大小中介的宰割对象。 一份留学申请根据学校排名的不同在5-20万不等,留学中介流水线作业,派个油嘴滑舌的marketing guy 把你套牢之后,你的资料就被送进了一群本科生的计算机文件夹。 留学申请全部流水作业,选校往野鸡大学那里送,文书套套模板甚至ChatGPT,最后帮你填填申请,你的钱就到他们的腰包里了。 * 留学申请失败或者去到一个不好的项目或者学校,失去的时间、金钱成本是不可挽回的! 知乎上有个帖子对不专业的留学中介的做出了很中肯的“评价”: 前期宣传中,关于顾问的背景、资历造假 (所谓头部的资深导师约有50%都没出过国); 过往申请案例造假; 公司资历造假,比如开业时间、中介资质; 销售中给虚假承诺,比如承诺能帮你申请到xx牛逼学校; 签约之后懒得管你(是死是活无所谓。赌的是你的未来,不是他们的。你要自己对自己不负责,他们大不了退钱,反正机会成本很低); 一个顾问带20个学生,没空理你; […]